您好,

国际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国际信息

国际顶级外科学期刊首登针灸研究:电针可降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风险

发布时间:2022-11-09 阅读量:447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李芮
       日前,国际顶级外科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JAMA Surgery,影响因子16.681)发表了论文“电针与假针治疗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肠麻痹: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电针降低了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发生风险。同时,该研究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针灸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针灸在现代外科领域进行推广使用。本文是《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刊登的首篇针灸领域相关研究,是我国传统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又一突破,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再添循证新证据。
       术后肠麻痹是因手术引起的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会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花费,目前临床中尚缺乏合适的治疗药物。本研究在前期临床与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合募配穴理论,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基于多中心研究设计,采用假针对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4家三甲医院共纳入2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针组,术后连续治疗4天,留针30分钟每次,均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接受术后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电针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耐受半流质饮食和固体饮食时间均明显低于假针组,并且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发生风险降低近一半。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宇为文章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刘存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杨盈赤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离不开中西医协同发展。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该研究在国际外科学顶刊的发表,对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为ERAS路径下针灸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优化现代ERAS的多学科交叉协作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拓展了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使针灸不再局限于内科疾病,有助于针灸在现代外科领域进行推广使用,进一步促进针灸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创刊于1920年,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排名最高的外科期刊。国际ERAS协会之父、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外科学系教授欧莱·尼奎斯特和国际ERAS协会现任主席、荷兰格罗宁根马提尼医院麻醉科教授汉斯·德波尔在同期杂志发表述评,认为这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电针降低了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风险,可作为ERAS多模式下促进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