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获得者介绍

发布时间:2011-02-22 15:03:28 阅读量:1570 来源:
张伯礼(中国)

 
图为张梅颖(左一)和王国强(右一)向张伯礼(中)颁奖后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他善于继承,勇于开拓,形成了学习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特色,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在中医药国际交流、国际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伯礼多年来积极开展国际中医药教学合作,主持制定并签署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中医机构的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本科和硕士中医药学生。这些留学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发挥作用,其中一些优秀毕业生已在本国中医药界产生较大影响。在中国科技部和意大利卫生部国际合作项目中,作为中方召集人成立了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此实验室被我国科技部和外专局评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学术交流方面他举办了十余届“中国天津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和天津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他成功组织的“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为各国中医药教育机构和学者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受到各国同道的欢迎。他牵头组织世界各国专家起草的《世界中医药学(CMD前)教育标准(草案)》于2009年5月世界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审议通过,2009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成为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执行编委会(法国)

 
图为王国强(左二)与朱勉生(左一)以及法国专家合影

    法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执行编委会成立于2009年1月,由28名专家组成。编委会在制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在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指导下,确定了适合法国和法语国家传播、运用中医药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在中药附录中补充了拉丁学名,保持了同欧洲和法语国家使用的一致性;补充了腧穴名称的法文对照词;对易混淆和疑难词条加以注释和注明出处;为全书编排了2万6千条索引。编委会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法国国家药品食品监察署、巴黎国立医院总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和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该标准将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向世界中联58个国家(地区)195个会员单位推荐使用。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是在2008年出版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本着在体例结构保持与《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一致连贯,又要集中反映法语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特点这两个基本原则完成的。其目的是在尊重中医学术体系的前提下,达成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共识,使得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法语对照词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保证中医学术传承运用的准确性,同时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方便。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生物”双学士学位本科项目(新加坡)
  

于文明(左二)和贾晓九(右一)与获奖者高思华(左一)、新加坡专家(右二)合影 
    

     新加坡“中医-生物”双学士学位本科项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中医)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合作开办。此项目学制五年,中、英文双语授课,三年在南大学习生物学和西医课程,两年在北中医学习中医课程及临床实习,毕业后由南大授予生物学学士、北中医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该合作项目既有助于新加坡正规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新加坡中医行业水平,推进中新双方中医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新加坡培养既具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又受到正规中医系统教育的、具有较强中医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会为中医走向欧美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教育市场开辟了一条道路。
 
    自2005年春季第一批双学位学生入学以来,此项目已经招收了6个年级340多名学生。2010年首届共59名,已圆满完成学业,全部达到毕业水平,并在“新加坡中医师注册资格考试“中,取得了通过率97%的好成绩。该项目首开新加坡正规中医药高等教育之先河,培养出了新加坡中医史上第一批经过正规中医高等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有助于新加坡正规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建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