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传承发展,砥砺创新——开创世界中联脉象研究发展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4-05-09 阅读量:1834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4月16日,在脉象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及会员共同努力下,历经四年的发展,现已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脉象研究学术组织。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专业致力于开展脉象传承教育,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象精髓,充分发挥中医诊断、治疗的优势,使国内名家学派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得以保留和发扬;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专业致力于传播脉诊最新技能、新技术、新经验,致力于提供最前沿的脉象研究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阐释传统中医经验;脉象研究专业委会致力于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强力构架脉象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国际桥梁,将传统医学推向世界。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汇集了世界脉象专家学者之精英代表,汇集了国内外众多学术流派与观点。理事会成员现有76名,分别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法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诸多国家和地区。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已在济南、西安、青岛、马来西亚和烟台成功举办了5次学术年会,现已成为海内外最富盛名的脉象爱好者交流盛会。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脉诊水平遥居世界领先地位,旗下汇萃了国内外顶尖的脉诊高手,拥有《金氏脉学》、《辨证脉学》、《中华脉神》、《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黄氏圈论》等十余部专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从既往传统脉诊到至今已经形成十一家脉法,呈现出当代脉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一)山东金伟“金氏脉学”

 

    金伟先生基于现代医学理论,以脉诊为手段,结合血流变学、信息学和数学等科学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脉学理论——金氏脉学理论。它详解了脉搏成因的动力学和脉动流量学概念,论证了脉搏是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载体,将每次脉搏血流自上而下分为七层,确定三个动组、八个动点,两个点位,包含脉应和病理变化的对应、脉点与脏器的对应二个基本规律。
 

    (二)山东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

 

    齐向华教授融合古今脉象研究理论核心,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将系统科学和心理认知科学引入到脉学研究中,强调分化和运用手指各种感觉通道,相对应的提取脉象中不同性质的物理信息,重新构架起一个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面的开放性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将脉象信息分化成25对脉象要素,各种脉象要素密切联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子系统,分别表征出体质、个性、病因病机和西医疾病的整体“疾病过程流”,明晰出主要责任因素和环节,形成“脉-证-方(针)”相应的辨证辨病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系统性、辨证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三)安徽许跃远“许氏脉法”

 

    许跃远先生根据血液流变学和神经支配的理论,发现寸口脉的寸关尺与人体内脏血液供应和植物神经的节段性分区相对应,首次提出了“脉人”理念,透彻地揭示出“以脉知病”的本质和一病一脉的规律,发现对西医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脉象特征,如“脉晕”、“边脉”等,突破传统脉学的局限,开辟出一条医学诊断的新模式。
 

    (四)北京寿小云“寿氏心理脉学”

 

    寿小云先生将脉诊引入到心理学的诊断领域,形成了中医心理脉学理论。发现了脉搏的谐振波可以反映人类心理活动,从脉象特征可以判断人类的多种心理状态,为临床判断情志紊乱找到了客观诊断依据。
 

    此外,还有云南黄传贵的“千步脉法”、韦刃的震荡医学等诸多脉法,为脉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脉学发展未来新规划”为:
 

    (一)建立健全新脉象“立体教学模式”体系,创设脉象教学国际标准

 

    既往脉象教学模式针对性差,缺乏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对中医临床脉诊思维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淡化,未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培养路径,医学生或临床中医师不会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进行辨证分析,存在临床思维上的缺陷,如表面思维、片面思维、印象思维和惯性思维等。所以改革传统的脉象辨证思维模式,建立新型的脉象教学模式体系,形成脉象教学的国际标准迫在眉睫。
 

    (二)继续深入拓展“脉象客观化”研究成果,将“脉象客观化研究”进程推进到新的高度

 

    按照中医学辨证思维模式继续探索脉象客观化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脉象客观化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寻找脉象客观化研究的突破口,从新的角度探寻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脉学的结合点,以更好地加强中医临床应用和促进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将会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真正实现客观化研究的第一步。
 

    (三)组建高端与紧密型学术团队,形成脉学发展“战略航母级”团队

 

    脉学的继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求以脉学专家为骨干组建更多的学术团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发展目标与规划,形成脉学发展联盟,为脉象研究事业壮大力量,以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四)系统采集脉诊实践应用信息,为脉诊研究成果评定提供“数据库”依据

 

    各家脉法注重脉诊实践应用信息的采集,通过制定规范的临床实践病例采集标准,形成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针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病例样本,总结典型疾病脉象呈现信息的特点,以期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基础,为承担脉诊的科学化研究提供评定依据。
 

    (五)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构建新型脉诊脉象产品产业链

 

    各脉诊专家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都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影响相对较小,创造的价值还不够,如果能将脉象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形成产业链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对脉诊的发展、推广与应用将具有更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以及国家医药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使脉象学研究临历史发展最好机遇。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未来将设立全新目标,制定更为详备完善的发展规划,并不断激越创新、砥砺发展,将脉学研究推进到最崭新的高度,使中华脉学真正成为中医学科中的一颗熠熠闪光的璀璨明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