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光明号”中医药航船
发布时间:2023-03-20
阅读量:2155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锚定高质量航向,以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为创新支撑,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在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深入光明区,感受这座新兴之城的中医药魅力。
工作人员正在光明国际中医药港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使用蒸汽动力全自动化智能设备生产中药汤剂。卢亿齐摄
如果提起深圳,你会想到什么?创新、改革、活力,这些带有鲜明深圳烙印的词,也在深圳市光明区体现得格外淋漓尽致。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这座新兴之城,以光明科学城建设为契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与此同时,“传统”底蕴浓厚的中医药也在这座新兴之城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光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依托科创资源丰厚的区位优势,以创新驱动“光明号”这艘光明区中医药航船行稳致远,取得丰硕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光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遵循。”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解和思考。“随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功能日益显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医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医药产业在光明聚集,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于增进百姓健康福祉,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中医药发展的科技创新赋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在提高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在加速新产品新业态培育的同时,为传统产业升级打通堵点,进而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中医药的‘传统’色彩浓厚,需要在产业化、一体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国际化等方面协同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超前的国际视野以及科技创新引领。”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设计者李健男如是说。
光明区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集中布局了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引进了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批前沿交叉平台,拥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高校,具备支撑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以为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为强化中医药发展的创新赋能,2020年,光明区政府批复成立深圳市光明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后加挂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知识产权办公室牌子,下称深圳中研院),以此为科研支撑平台打造光明国际中医药港项目,探索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新模式。
创新,是深圳中研院自带的底色。据院长刘克新介绍,在管理模式上,该院实行“理事会管理+院长负责”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在运营模式上,确立下属企业100%“只分红不参股”制度,在确保深圳中研院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盈利;在工作职能上,作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主体和市场主体,深圳中研院搭建起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全球100多个国家认可其检测报告)认可的中药检测中心,为《“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提到的重点疾病作了分门别类全覆盖研发和应用,推进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中药道地溯源饮片全产业链联盟建设,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中心中医药中心建设,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乃至深圳市中医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合作平台。
“比如说,我们集成深圳中研院的平台优势和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的业态优势,打造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深圳市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国际中试车间,建设深圳中研院中医门诊部、深圳光照中西医协同医院,链起中药种植、饮片加工、饮片质量检测、处方开具、饮片代煎(院内制剂制作)等环节,先行先试饮片和院内制剂的区域互认共享。”深圳中研院副院长黄涛阳解释说。
深圳中研院自成立以来,承载了十余项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任务,吸引集聚海内外中医药优质人才和产业资源建设光明国际中医药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研发转化平台。
以深圳中研院为平台,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已建立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广东省政府确定其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引擎”。
融通粤港面向国际的“桥头堡”
“光明区以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的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试点一批促进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措施,打造国际传统医药高地,成为落实中医药走出去的‘桥头堡’。”谈及对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的定位,邱浩航如是说。
正如邱浩航所言,《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中“推动组建大湾区中医医疗联盟”的规划设计,如今正在落地成为现实。
2022年底,粤港合作共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会议召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常巨平、香港医务卫生局中医药处处长陈尚敏等围绕“共建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共同制定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标准、共同商议粤港中成药跨境流通及认证认可机制”三大合作方向形成初步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
据介绍,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目前已与香港和顺堂50余家中医医疗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初步成为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香港成员单位,下一步拟将香港首家中医院纳入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促进粤港两地中医药融合,推动制剂调配使用。
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注册中医师郭钧泯,香港浸会大学中药学硕士、香港注册中医师黄文伟深度参与了此项工作。根据广东省《大湾区公立医疗机构招聘香港中医师试点方案》,允许香港医师经备案后在深圳试点公立医疗机构执业,深圳中研院就在广东省首批试点单位之列。郭钧泯作为深圳中研院引进的人才,一方面承担了该院中医门诊部的诊疗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与香港医务卫生局、香港卫生署等有关方面接洽,推进粤港中医药产业合作的落地。
事实上,推动中药院内制剂入港并非易事。“香港并没有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这一概念,这一领域的合作与实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郭钧泯坦言。
“一种是在不突破香港现有中成药管理政策的情况下,我们尝试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完成备案的院内制剂小儿桂芩清解颗粒在香港注册为中成药,从而一步步探索中药院内制剂粤港跨境调剂的可行性,目前已向香港卫生署代表递交该制剂的参数资料作进一步评估,对方也给了丰富的意见以作支持。” 郭钧泯表示,另一种则是将中药院内制剂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所带来社会效益等一整套理念完整传递给香港。目前,他们参考“港澳药械通”的政策依据及各大试点医疗机构的安排,根据中药院内制剂的跨境标准制定的工作实际,一方面探讨纳入“港澳药械通”的可行性,一方面设想建设“内地(中药院内制剂)药械通”,反向引入香港。而针对香港首家中医医院仍在建设中的现实情况,他们的想法是将香港的中医机构纳入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实现资源的双向流通,进一步推动粤港中成药跨境流通及认证认可。
根据深圳市建设广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部署,光明中医药港还承担探索药品跨境委托的监管新模式的重任。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将建设俄罗斯、日本、泰国、加拿大、蒙古、巴基斯坦、塞尔维亚、中国香港等国际中试车间,是将国际传统药引入国内市场的重要布局。在这一框架下,持有生产传统药国际注册上市许可和销售许可并通过所在国家的GMP认证的境外制药厂商,提供相应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药品处方和质量标准,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为其提供专属中试车间,并在境外传统药备案销售、海关监管区域内的进出口及税收等方面争取有关优惠政策。
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深入光明区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中医药已全面融入这里的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和全环节。居民家门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站)全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而且还占有相当比重。
数据显示,光明区当前拥有的58个社康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科医生团队含有中医师率达100%。2022年社康站全年中医药服务人次79.36万人次,占比48.16%;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50.68万人次,占比30.86%。
为了在基层培养一支能西会中的人才队伍,光明区积极组织开展“西学中”培训班,开展“中医大讲堂”活动,邀请名中医药专家给全区中医药工作者进行授课培训,2022年全年共开展20期,培训18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光明区还十分重视厚植中医药发展的文化土壤。利用举办中医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发放宣传折页,配送养生茶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医药文化带进党群和社区,实现中医药文化进党群进社区全覆盖。将中医药文化带进校园,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中医药文化展览长廊的建设已经完成,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小学部的校园里也有了中草药植株的身影。依托光明欢乐田园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光明区百草园中医药文化公园、陈仙姑祠打造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市民了解、学习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的窗口。
这一良好的基层中医药生态,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更好推进中医药工作,光明区建立了光明区中医药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区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区内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主要研究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的相关事宜,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持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二期,提速建设广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新路径,推进中医药精华传承,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中医药产业升级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产业与市场融合、理论与科技融合,基本建成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创新高地和影响广泛的中医药国际高地。”邱浩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