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的“中和之治”:如果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心是第一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2-06-14
阅读量:286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中国中医药报》社 王淑军
当今,如果要在全国找一所标杆式的中医院,非广东省中医院莫属。
这种标杆式意义不仅体现在该院办院规模、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专科数量、科研实力、与国际医学界合作程度等堪为全国翘楚的数据方面,更体现在数十年如一日高举着“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完美的医学”的旗帜,并以为中医院发展趟新路的实践勇气,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中医院发展之路。
一条成功道路背后的密钥是管理。广东省中医院管理的这把密钥,渗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即“致中和”。
《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6月13日8版
“中和”出自被称为孔门传授心法的《中庸》,原文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是承载中国文化传统的经典文本,涉及“天”“命”“性”“道”“中”“和”等重要概念和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中国哲学内涵。广东省中医院显然捕捉到了这段话的基本精神及其蕴含的管理学意义,将“致中和”提炼为医院的管理哲学。
概言之: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由人通天则为“道”,经过修养工夫,三者最终落到未发之“中”之大本上、已发之“和”之达道上。从中国哲学工夫论和境界论角度言,致中主要是“戒慎”“恐惧”持敬存养的静工夫,致和主要是“慎独”省察的动工夫。致中工夫养到“极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天地各得其所,天地位焉;致和工夫推动“时中”,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万物各遂其生,万物育焉。此时的中和之境效即是“同天人、合内外”的仁之境界,是“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至诚至善境界。
如果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心则是第一生命力,“致中和”的管理哲学正是在“人心”上立足,做坚持不懈的持久工夫。
于是,广东省中医院在这样一种管理哲学理念的浸润下,便有了一个跳出地域局限“探索构建人类完美的医学”的高远使命追求,有了包容中西“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的博大胸怀,有了始终坚持“病人至上,员工为本,真诚关爱”的办院宗旨,有了一个以老院长吕玉波为缩影的大公无私的领导班子群体,有了一支如抗疫名将张忠德般高尚而卓越的中坚骨干队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套与时俱进的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
新近出版的《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一书,正是以“致中和”理念为统领,着眼医院发展中时时面对的公与私、内与外、质与量、承与启、中与西、软与硬、上与下、大与小等八对矛盾,记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管理者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中国的管理智慧,把“收拾人心”作为入手处,做“内圣外王”的管理工夫,并总结出从办院宗旨、方针、策略、要求到办院追求、举措、理念、保障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实现了医院发展“成己成物”的“中和之治”,堪称一所中医院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样本。对诸多中医院管理者而言,这也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笔者曾深入采访过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历程并保持了长期关注,每每惊叹于他们的改革探索之高瞻远瞩及其坚持不懈取得的卓越成效,每每思考何以在世俗化程度很深的广东省会产生这样一所崇高的中医院,并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全国性的影响力?
读完此书,方觉答案或许就在其中,就在他们“致中和”的管理哲学和治理智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