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工程为中医育才】遴选3404名指导老师,培养6562名继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2-05-30
阅读量:3136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文 | 本报记者 李芮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30余年来,已培养六批6500余名继承人,其中24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
《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5月27日1版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名单,1299名指导老师和2605名继承人入选。在指导老师名单中,路志正等多位国医大师名列其中。
薪火相传育桃李。早在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启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该项目定位于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为其培养继承人。指导老师均为主任医师、主任药师,从事中医临床、中药实践工作30年以上,继承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通过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培养一批继承掌握发扬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人。据统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累计遴选3404名指导老师,培养6562名继承人。前六批继承人中已有24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22人成长为岐黄学者、219人成长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20余人入选青年岐黄学者和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通过开展继承工作,老中医药专家多年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得到了总结、提炼和继承,甚至是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得到了广大中医药专家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参与,第一至三届90名国医大师中有84人担任过指导老师,王烈、卢芳2名国医大师连续担任了第一至七批指导老师。
老中医药专家们将积累一生的学术经验衣钵真传,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过程中,中医药理论根基得到巩固加强,中医药诊疗技术日趋精湛,医德医风和人文修养得到了升华,逐渐成长为新一代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成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自第四批继承工作开始,继承人在完成跟师学习任务的同时,可申请中医临床专业学位,既发挥了师承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作用,又利用院校教育优势弥补继承人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拓宽其视野和相关学科知识面,提高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能力,创新了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继承工作开展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相继组织实施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名老中医药专家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等以中医药师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并将师承教育融入了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及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教育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逐步实现了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融合。
在继承工作的示范引领下,全国26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遴选指导老师8400余人次,培养继承人近1.9万人,形成了上级带下级、逐级带教的师承教育格式,营造了全国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