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走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山东:优质中医药服务来到百姓“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3-09-14 阅读量:1704 来源:新华网
内容来源:新华网
 

      “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让百姓轻松找专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让患者不再纠结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在乡镇卫生院,通过远程诊疗,“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还能通过县中医药医共体提供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审核、代煎、配送等服务,并纳入医保支付……近日,新华网走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山东,看看这里如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在体系建设、服务模式、医保支持等方面出实招、求突破,让群众“看上好中医,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01 薪火相传,让百姓“看上好中医”

      齐鲁大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医名家辈出,“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是山东的“三张名片”。

      坐落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内的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华中医药知识宝库的一个缩影,以“三张名片”为核心,开辟有中医馆、中药馆、养生馆等室内展区和科普互动区。走进一楼中医馆,便走进了齐鲁文化与中医药学发展的悠悠历史、浩瀚长河。齐鲁文化概论、齐鲁文化与中医学、医家之祖秦越人、外治与针灸之源、汉画像石与生命文化、儒学与中医发展、齐鲁医家与医籍、上医国手刘惠民、齐鲁道地药材、宏济堂……各种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相关的实物史料,生动地呈现了中医药发展的脉络。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兼博物馆馆长刘川表示,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儒士与医者的身份出现了交叉和融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项目和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两块牌子也“落户”于此。“我们对大量中医古籍进行系统整理、注释和数字化研究,不断丰富文献资源,推进中医药典籍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工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振国说,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医药典籍得到系统调研、保护条件提升和整理出版,很多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贵中医药典籍也得以“回家”。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贵中医药典籍“回家”

  

      岐黄之道,薪火相传。

      “我们坚持以文化人,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李可建介绍,学校系统总结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的丰厚经验,凝练形成“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始于文化、启于经典、贯于思维、成于临床”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文化传承为先导感受思维,以中医经典传承为重点开启思维,坚持中医思维培养的全程贯穿和临床主导,真正实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自2017年起,在总结少年班、中医传统班等独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组建扁鹊书院,相继开设中医扁鹊班、中药凤梧班、针药结合仓公班、中医骨伤华佗班等中医传承教改实验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承创新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02“简便廉验”,让百姓“方便看中医”

      在青岛,百姓可以享受到智慧中医药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在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岁的高奶奶来到健康驿站,“我血压有点高,平时的保健就靠这儿啦!”高奶奶说,这里可以进行“三高一慢 六病筛查”,免费测血糖、血压、慢阻肺筛查,还有中医蜂毒疗法、针灸理疗、特色艾灸等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还可以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心国表示,沧口中心专家团队以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创新推出的“24节气中医药养生”已入选青岛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揭榜挂帅”项目。

      青岛还推出了“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群众登录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扫描电子地图二维码就能获取医疗机构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中药院内制剂、名中医药专家等特色服务信息,有效解决了医患信息不对称、群众看病不便利等问题。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便捷的自助服务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表示,青岛通过智慧中医药服务便民惠民,试点实施“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组织专家选出“拔罐、刮痧、艾灸”等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网约护士”和“网约大夫”,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在线问诊开方和药品配送等全链条服务。 

      为百姓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是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沂市中医院常务副院长何勇表示,医院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率先在省内地市级中医院全面推行中医“五个全科化”(即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中医护理)工作,并不断运用、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特色技术,持续推动专科专病建设,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一直践行着“排头兵”的使命。“十四五”期间,该院承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建设任务。

      “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九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高血压病、股肿病、不孕症、类风湿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五大病种研究。建设中医药生物资源信息样本库,成为省内首家具备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的中医医疗机构;筹备成立山东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为山东省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教育培训和技术转化支撑等。”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房财福表示,医院还打造“老中青”三代人才接续成才的育才模式,2022年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等。

 

临沂市人民医院全国名中医张志发教授为患者诊治

  

03“中西合璧”,让百姓“放心用中药”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是很多患者纠结的难题。

      在百年老院临沂市人民医院,这个难题已解。作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早在1977年就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患者来这里看病,“宜中则中、宜西则西”。

      临沂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魏延津介绍,医院坚持“大中医”发展思路,秉承“让中医飘香全院”发展理念,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实施院内中西医旗舰科室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医院“中西医融合”。开展中西医结合MDT、中西医联合查房。不断优化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之间开展业务合作的长效机制。下一步还将重点推动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中西医学术思维融合、中西医专科及学科融合、中西医文化融合等工作,建成融医疗、养生、康复、保健于一体“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临医特色”发展模式。

      同样是中西协同旗舰医院的还有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振胜表示,医院坚持中西并重原则,聚焦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服务能力建设、传统中医康复区建设、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全面提升中西医协同内涵。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联合门诊5个,开展中西医结合联合查房的科室达到15个,制定了胁痛病、黄疸和积聚病3个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煎药中心

      在革命老区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卫生健康服务中心,60多岁的李先生说,“我看病都是先看中医,拿药也很方便。”

      他说的是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

      临沭县中医医院院长李承功表示,2020年7月,临沭县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下成立以临沭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5家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组建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在医共体内,实行饮片采购、医疗质控、诊疗规范、专科品牌、人员调配和人才培养“六统一”模式。目前,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日均处方500余人次,并辐射周边县区3个乡镇卫生院,实现区域内共享名老中医专家、共享中药房、共享远程会诊、转诊。中医药医共体成立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保存中药房,仅人力资源一项,全县每年可节约经费500余万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