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精准发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14
阅读量:1874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许守年
近年来,吉林持续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新时代新要求,聚焦基层短板,制定政策细化措施,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布局,进一步增强百姓的中医药获得感。
1
中医阁建到村民家门口
在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15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其中有省级示范中医馆5个。在中医馆的带动下,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今年7月份,该市遴选5家村卫生室建设了中医阁,每家中医阁配有2名“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可开展针灸、拔罐、推拿等8种中医适宜技术。“目前,这几家中医阁运行得都很顺利,村民们有头疼脑热的就到这儿来。”双辽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科长祁雪峰介绍。
双辽市百姓对中医药获得感提升的背后,是吉林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持续发力。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截至“十三五”末,吉林省79%的县(市)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7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8.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完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
《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改善县级中医医院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县办中医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到2025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对已建成的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进行提档升级,创建一批基层“旗舰中医馆”;对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完善中医药场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打造中医馆的“村级版”。
相较于《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布局,近期印发的《吉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则更具有针对性,提出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的目标:即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
2
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
“工作了14年,居然还能免费学习,提高医术!”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德化村村医潘月亮兴奋地说。
潘月亮所说的“免费学习”,指的是2021年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计划依托省内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两所高校,开展了以培养在岗村医为主的村医学历提升培养模式。“计划”共录取4793人,比原计划超出193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3155人,中医学专业1346人,针灸推拿专业292人。
为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可持续发展,今年9月26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将通过订单定向培训、传承工作室建设等持续扩大基层人才供给,到2025年,为每个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基层人才。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全员培训,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人员培训全覆盖,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
此外,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区域医联体内人才柔性流动等形式,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对口帮扶、适宜技术培训、确有专长考核等,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