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中医“良方”治贫疾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2-10-17 阅读量:197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实习记者:张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人的汗水与真情,挥洒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浸润在乡村振兴的土地里,中医药产业帮扶和健康帮扶,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剂“良方”——
 
       山西省五寨县砚城镇中所村村民郭翠英通过与省级中医专家20分钟的视频会诊,解决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孙营卫生室的吴严红通过5天的培训,用学到的中医疗法帮助了父老乡亲;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马查尼尔经过5年耕耘,通过种植中药材和发展农副产业顺利摘下贫困帽子,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医药持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药力”,开“良方”,治“病根”,拔“穷根”,以党建为引领,以定点帮扶、健康扶贫、产业扶贫为依托,推动群众从“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让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定点帮扶摘了“穷帽子”
 
       中医药是助力脱贫致富的一剂“良方”,其“药力”如何?五寨县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28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把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强化任务落实,广泛动员力量,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扶贫”模式,助力五寨县脱贫摘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走上乡村振兴道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选派挂职干部,他们与五寨县勠力同心、携手奋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贡献力量。
 
       为帮助五寨县顺利脱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拔、推荐赴中所村挂职村党支部书记徐治将贫困户建档立卡确立为首要的工作,认真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干部董云龙2018年挂职五寨副县长,参与了五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不仅引进中药企业搭建平台提升产业价值链,还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扛起了防止返贫复贫的重要职责,见证了五寨致富奔小康的全新篇章。
 
       立足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帮扶工作,着力提高五寨医疗服务水平。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累计抽调五批次25名医疗专家长期驻点五寨县,在专科建设、诊疗服务、医疗质控、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北京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目前,10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同时,五寨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中医医院,已成为忻州西部地区8个县的中医药服务中心,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域患者就诊。通过开展组团式帮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组织专家实地指导,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历讨论、学术讲座等,使得五寨县中医院心血管、骨伤、肛肠等重点专科建设得以加强。同时,注重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免费接收当地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和转诊渠道,定期开展巡回义诊,深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全链条中医药服务。
 
       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五寨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中医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优势,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托五寨当地芦芽山具有药用价值的300多种菌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资源优势,规划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芦芽山野生中药材驯化种植示范基地、黄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了从“种得了”到“种得好”、“产量高”向“质量高”的转变。截至目前,五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今年新增药用菊花种植面积1700亩,预计每亩收益可达3千元。通过招商引资建厂,延伸壮大产业链。引进中国中药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的中国中药五寨饮片产业园已竣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5亿元,利税1100万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助下,该县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以黄芪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此外,五寨积极联系京东平台,将开设京东五寨特产馆;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并开展直播带货,销售和签约订单60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五寨县累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17318万元,培训基层干部6149名,培训技术人员4532人,购买和帮助销售当地农副产品5128万元。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驰而不息的帮扶下,“中医药力量”在五寨县脱贫发挥的优势越发凸显,五寨这块中医药帮扶“实验田”,种出了累累硕果。2019年4月18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五寨县终于脱贫摘帽。
 
       行百里者半九十,五寨已然脱贫,但帮扶仍未止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心系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
 
健康扶贫守护百姓安康
 
      在中医药助力脱贫致富的这剂“良方”里,健康帮扶是重在“祛邪”,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加强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中医医院工作方案》,将全部贫困县县级中医医院纳入对口帮扶对象,力争通过精准对口帮扶,帮助贫困县县级中医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三区三州”中医药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聚焦“三区三州”中医药健康扶贫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任务措施。
 
       在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健康帮扶工作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在699家有帮扶需求的原贫困县中医院实现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全覆盖,在712个建有县级中医院的原贫困县实现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全覆盖,在原“三区三州”实现了2835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在原“三区三州”未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实现了64个中医(民族医)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全覆盖,弥补了中医药服务体系长期存在的短板,消除了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的“空白点”。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基层中医“健康扶贫”,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国家中医医疗队、选派专家赴“三区三州”开展巡回医疗、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输血”更“造血”,“扶志”又“扶智”。各单位也积极响应国家新时期精准扶贫号召,开展“组团式”精准帮扶,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工作,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和基层服务能力双提升,为健康扶贫注入不竭动力。山西中医学院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民政府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对和顺县实施“造血式”医疗援助,让全县工作15年的多名村医首获培训;中恒集团作为一家具有80多年历史的中药企业,参与发起“乡村e康工程-中恒乡村医生培训项目”,为青海玉树送来中医药培训和义诊服务,让更多的村医的职业能力在健康扶贫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得到提升。
 
       如果说集体的帮扶是奔涌的江河,为脱贫致富注入强大力量。那么个人的努力就是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无声却伟大。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医生彭来恩跨越2500余公里,到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藏医院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援建工作,不仅用精湛的中医技术为牧民们提供医疗服务,还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医生掌握针灸、康复理疗、隔姜灸、艾灸等特色疗法,用中医为牧民们提供真心服务。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戚学政远赴内蒙古太仆寺旗医院,用一年的时间,转变了当地人“小病拖大病”的“沉疴”,用医术解决了百姓的陈年骨伤,改变了许多人和家庭的命运。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石振华奔赴险峰重叠,沟壑纵横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在当地人民医院,用仁心仁术铺砌藏区人民健康路,被患者称为“好门巴”。
 
产业帮扶助力增收致富
 
       如果说健康帮扶重在“祛邪”,那么产业帮扶则重在“扶正”,通过打造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信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该计划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地道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同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在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举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启动仪式。现场26家企业、23家贫困县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的合作意向书》,宣告首批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和定制药园建设正式开启。各地在企业的帮助下,坚持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中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超过21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中药材资源丰富。近年来,四川各地牢牢抓住中医药这一特色产业,不断推进中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创新“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康养旅游服务业”三产融合模式,大力延伸产业链,严格药材质量管控、主抓品牌建设,积极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规模。目前,全镇中药材产业已辐射带动2500余人脱贫致富,吸引社会资本入驻超过7000余万元。
 
        放眼全国,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了群众脱贫增收的“香饽饽”。在云南大理,碧溪乡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滇红花、重楼等特色中药材种植,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在浙江临安,湍口镇通过生态优势叠加各类政策扶持,黄精产业逐步形成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一条完整产业链,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不少;在甘肃礼县,红砖村依靠电子商务,全力拓宽农产品“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发展道地中药材,创建中药材网货供应基地,让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忙出了好日子……这些种在土地里的“宝贝”,已经帮助不少地区的贫困户闯出了致富的新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保证产业扶贫的持续发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专家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对中药材种植全过程提供农技支持服务,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和定制药园,推广“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一粒粒种子正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中医药人必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