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走红”方舱!山东援沪医疗队凯旋,累计治愈出舱1600人
发布时间:2022-05-30
阅读量:2420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文 |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张效丽
5月22日,山东省1100余名援沪医疗队队员从上海凯旋,他们在抗疫一线奋战50天,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5月27日1版
自4月3日赶赴上海抗疫一线,山东援沪医疗队以最快的速度整建制接管上海市徐汇区龙耀路、石龙路、漕宝路3家方舱医院,接管2个实验室、2个定点医院,有条不紊地开展支援工作。
其中,180名队员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贾新华带队进驻漕宝路方舱医院。他们施展岐黄之术,践行医者仁心,累计治愈出舱1600人。
5月15日,漕宝路方舱医院也完成休舱。
他们是“天使”,也是“良医”,是平凡人,也是英雄,他们与上海的故事,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天使”在人间
上海姑娘陈珊清楚地记得,那天,当抗原自测试纸逐渐出现两条杠,“中招了”的惊愕慌张让她心跳加速。
“他们早早地来到漕宝路方舱医院门口迎接我们,主动帮我搬重重的行李,陪我到各处办理手续,还耐心地安抚着我。”陈珊回忆道,“我紧张不安的情绪很快就消失了,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转眼已是5月中旬,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效丽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医护人员齐声高喊“方舱再见”的画面时,山东援沪医疗队方舱医院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7000余名患者康复出院。
“天使”是一封封感谢信中对队员们亲昵的称呼。
“每次母亲睡下后,不管多晚,他们都会在路过时默默查看情况。”上海市民王昊俊写道,正是因为这些细节,让原本深感不安的他,在被通知可以出院,而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的母亲还需留院时,放心地把亲人留给这群“白衣天使”来照顾。
虽然火线集结的队员们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但“山东大白”是他们共同的名字;虽然他们每天都要忍受长时间被汗水浸泡的手再被消毒液侵蚀的钻心刺痛,但对待患者却始终关怀备至。
“因为,上海人民也让我们很感动。”队员们说。
深夜,在往返酒店和医院的大巴车上,司机师傅的一句“你们上班太累了,走慢点,怕耽误你们休息时间,走快点,又怕路途颠簸把大家吵醒”,让人心里暖暖的。
61岁的老党员马阿姨拉着行李箱到漕宝路方舱医院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确诊前,退休在家的她投身社区志愿者队伍,帮小区居民搬东西、分物资,没有丝毫怨言。她说:“为小区居民做点事情,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个普通的上海人,穿梭在疫情一线,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何尝不是最美的“天使”。
中医外治“走红”方舱
在漕宝路方舱医院,常常会听到药房里传来粉碎机轰隆隆的响声,飘出阵阵中草药香气。这是药师们在粉碎中药饮片,为方舱即将开展的中药贴敷疗法做前期准备工作。
自接管方舱以来,在贾新华指导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舱内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中药治疗等一系列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虽然呼吸道的症状不明显,但往往有乏力、腹泻、睡眠不好等情况,使用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很快就能得到恢复。
“我们借鉴山东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药外治工作。”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漕宝路方舱医院院长邱占军指出,在中西医结合救治下,漕宝路方舱医院在舱患者平均住院日从早期12天下降至7.1天。
中药贴敷具有用药安全、使用简便、副作用少等特点。由于粉碎条件有限,药师们尽可能利用手边的工具完成中药粉碎工作:没有专业的粉碎机,他们就用小型粉碎机少量多次粉碎;一些黏性较大的药材,直接粉碎较困难,他们就把方剂里的中药先混合再粉碎;在粉碎不同方剂里的中药前认真清理粉碎机,避免药物混合污染。
根据不同患者需要,队员们准备了止咳方、焦虑方、安眠方、交通心肾方4种不同的中药贴敷剂,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医护人员做贴敷前准备。
“护士,我三天没有排大便了,肚子很胀不舒服,可以麻烦您让医生帮我开点通便的药吗?”
“护士,我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孩子喝不下苦的中药,护士还有其他办法吗?”
面对患者的不同诉求,队员们通过耳穴压豆、小儿推拿、穴位按摩、八段锦等方法,辅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症状。还将相关二维码贴于方舱墙壁上,供患者扫码了解中医药外治方法和保健知识,中医疗法在方舱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护人员带领患者联系八段锦。
平凡人中的“英雄”
“来到上海以后,我们保持医院酒店两点一线,楼下的绣球花是我们唯一能看到的风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沪队员在日记中写道,“刚来的时候花还没有开,转眼我们已经来了40多天了。”
5月16日,随着漕宝路、石龙路方舱医院宣布闭舱,山东援沪医疗队所接管三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他们向上海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疫情防控仍处于吃劲状态,简单休整后,医疗队又派出6支省部属医院队伍整建制接管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2个病区,2支地市级医疗队进驻徐汇区大华医院,约500名队员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此时的绣球花正在努力绽放,它不惧风雨,像极了正在努力恢复的上海。绣球花的花语是希望,我们的到来就是战胜疫情的希望,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正如日记中所记录的,山东援沪医疗队像一支铁军,迅速投入到定点医院一线工作中,2名中医药专家加入国家巡回专家组,一批批骨干队员在定点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遣方用药,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抗疫前,他们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他们有自己“小家”,却在疫情发生后,毅然选择前往上海这个“大家”。
母亲节当天,一位医疗队队员的女儿在日记中,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妈妈的思念,“记5·12护士节妈妈援沪40天——妈妈,你在上海也要照顾好自己,我有好好听话,努力学习,帮忙照顾妹妹。我们全家都在等你归来。”
年轻人也在火线上锻炼成长,作为方舱护理管理者,聊城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护士长高金霞说:“我看到了我们青年医疗团队通过磨练,能临危不惧地面对挑战,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体会到战友们面对疫情,能坚定信念,精诚合作,团结互助,众志成城。”
疫情的阴霾正在一点点散去。
致敬,平凡人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