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甘肃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发布时间:2023-08-24 阅读量:227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甘肃是西部中医药大省,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甘肃省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药产业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加快了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多力齐发:中医药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据数据监测,2022年,甘肃省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30万吨,年交易量150万吨,交易额超过260亿元,网上年销售额超过115亿元。2023年1~6月,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总规模达到292.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0.2%。
 
        亮眼的数据得益于有利的政策和多部门的合力。今年以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发挥中医药产业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作用,围绕“三抓三促”行动,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抓好相关任务落实和全产业链发展工作。
 
       在政策方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从强化工作落实、加快项目建设、加强评估督导、营造良好氛围4个方面对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组织实施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等8项工程的25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2023年“力争全省中医药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年均增长10%”的发展目标,确定10个方面34项工作任务。建立完善工作调度、台账管理、定期通报等8项推进制度,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推进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建立长效机制。
 
       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提升道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推进标准化种植工作,落实中药材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下达资金1000万元,支持陇西县、渭源县、岷县等13个县区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已完成全年500万亩的种植任务,力争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以上。健全中药材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生产全程档案登记、产品检测等制度,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现代中药制造加工能力。省工信厅紧盯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宣肺止嗽合剂等液体制剂扩能升级改造、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立包抓联工作机制和定期推动跟进制度,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和兰州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吸引佛慈、和盛堂、普安康等30余户医药企业及研发机构入驻园区。2023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10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8.49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工业增加值14.38亿元,同比增长12.4%。
 
       持续优化中药市场流通体系。省商务厅制定《2023年全省市场体系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各地强化中药材市场的拣选、预冷贮藏、包装质检等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冷链流通设施建设,截至目前,项目总体建设进度达到70%。积极拓展甘肃道地药材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中药材品牌培育和孵化,扩大中药材销售规模,推动“岷府人家”“甘农哥”“岷农人”等一批中药材品牌提升知名度和运营能力,鼓励引导全省涉农电商企业和网店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开展中药材网上销售,持续提高陇药营销水平,培训电商主播200余人。上半年,党参、当归、甘草、枸杞等中药品种网上销售额达83.63亿元。
 
       强化中药材质量监管。省市场监管局下达中药材种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生物医药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12项,发布地方标准6项;持续开展中药材及相关产品抽检557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8.4%,质量安全状况稳定。省药监局开展中药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大力推进趁鲜切制产地加工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模式,带动合作社243个,签约种植基地20多万亩,实施全流程质量安全监管。
 
       大力开展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印发《2023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的中医药产业链省级招商专班。印发招商引资4个清单(项目清单、重点目标企业清单、政策支持清单、活动清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举办甘川两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暨产品推介会、2023年甘肃(定西)中医药产业国际招商洽谈会、京津冀·甘肃省定西市中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参加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第四届国际健康智库论坛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优势和优秀企业、产品、项目,扩大甘肃省中医药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中医药产业赴外省招商58场次、“请进来”招商75场次,全省签约中医药产业投资项目45个,签约金额73.7亿元,已到位资金23.26亿元。
 
       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科技助力通渭县金银花产业发展座谈会,围绕品种选育、产品质量把控、机械化采摘、有效成分提纯、中兽药研发等方面,对通渭县金银花产业园开展技术指导。将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特色中成药二次开发、药食同源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持方向,组织实施“甘肃大宗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技术规程研究”“面向中药水溶性活性成分高通量分离制备的色谱表界面设计与调控研究”“基于道地药材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等项目73个,立项经费784万元。强化中医药产业调查研究,4~5月,配合省政协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及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
 
       此外,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以“医”为媒,以“药”为引。作为甘肃中医药的“金名片”,甘肃省全力筹备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3~26日在定西市陇西县举办。据悉,共筹备了15项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等6个论坛,以及项目签约、展览招商、投资考察、大健康体验等。已确定签约项目16个、投资40亿元,正在洽谈中项目14个、投资40亿元。按照“三馆一街”布局,规划展览总面积2.8万平方米。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定西举办,为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仓储能力扩容改造、中医康养、产业发展、特别是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18年开始,前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定西市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43.9亿元,引进龙头医药企业11家,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5.9%增长到2022年的8.1%,中医药加工企业产值由2018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亿元,2022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
 
       定西是中药材种植大市,陇西黄芪、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通渭金银花都是大品种、大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16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种子种苗保护和科学繁育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建成了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4000多份,建立种子繁育基地4.2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5.33万亩。
 
       有力促进了中医药精深加工。新引进了一批优质中医药加工生产项目,特别是通过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大平台引进的一方制药三期及配套、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琛蓝生物科技陇药国际化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建设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实现产值66.8亿元,税收5.6亿元,使全市中药材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仓储能力。借助定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仓储能力上扩容增量和现代化改造,引进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等大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化仓储库。由中国中药投资建设的甘肃中平仓储和交易中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万吨,动态仓储能力为4万吨,趁鲜加工中药材能力2万吨以上。
 
       拉动了定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康养产业发展,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特别是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50余万户农户中,有超33万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占全市一半以上,每户平均种植6亩以上,产地加工企业累计带动了26个乡镇67个行政村的1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61户农户从事中药材初加工。在助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平均工资达到4000~5000元,有效促进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有效增收。据统计,定西市农民人均可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获得收入214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5%。
 
       下一步,甘肃省将支持定西市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围绕种植、加工、物流、研发及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成果转化等领域和环节,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开展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试点。支持定西市先行先试,统筹使用各行业部门质量追溯项目经费,建立覆盖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仓储、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提高陇药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中药材流通现代化。发挥“天然药仓”优势,做大“南药北贮”品牌,加快推动中药材市场体系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改造,构建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储存交易销售网络。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三个500强”和“行业100强”等龙头企业,签约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和项目,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150亿元。
 
 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稳步推进
 
       2022年,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显著。今年,甘肃省持续发力,全面助推中医药事业稳步前行。
 
       中医药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医药“三中心一专科”建设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等形式全力推进,新技术新业务广泛开展,专科服务数量明显提升,成效明显。会同省医疗保障局出台《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优惠政策更加凸显。积极争取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省中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单位,7个医疗机构申请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项目,3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中医药法、中医药条例系列宣传活动。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正式实施,首次组织上报全省中医药综合统计各项数据。
 
       持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2022年,公立类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020年度三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甘肃省位列全国第18位。累计建设6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1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3个中医康复中心和49个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优势病种覆盖较广的中医专科群。19个县级中医医院实施“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成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同时,向辖区内的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不少于10项中医适宜技术。
 
       今年,甘肃省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痹病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培育6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立4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1个中医康复中心、26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遴选15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1~5月,各专科(中心)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各项中医药核心指标取得显著成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80.5%,门诊患者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住院患者中医治疗率、出院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分别增长5.1、4、4.1、4.9、7.2个百分点,门诊和出院人次增长率都超过100%,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规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达45项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目前,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完成嘉峪关市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省级评审工作。
 
       目前共获批共建2个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市中医医院)、1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省人民医院)、4家中医医院进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储备库(平凉市中医医院、定西市中医院、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武威市中医医院)。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出台《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了6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完成1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任务,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开展350名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培养200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骨干,向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新一轮创建工作。7个县区通过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中医医院工作顺利推进。全省备案中医诊所达到779家。
 
       多渠道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实施意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育取得新突破,获评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甘肃省国医大师达到2名,全国名中医达到6名,号召全省向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习。确定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3名、继承人66名,开展为期三年的师承学习。8人获得第五批全国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项目支持。2人确定为青年岐黄学者。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1个国医大师、3个全国名中医、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和13个甘肃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医疗、护理、重症、院感、管理等专业骨干人才培训。开展第四批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第四批中医(藏医)优秀人才、中医助理医师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年度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3项、省级140项。
 
       今年,省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开展了甘肃省名中医评选表彰,这是甘肃省时隔9年再次组织开展省级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目前评选工作方案和通知已起草完毕,即将与省人社厅联合下发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举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级师资和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班,共培训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级师资200人和中医馆骨干人才325人。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医经典之伤寒论知识大赛,目前各市州初赛已结束,选出代表队参加复赛及决赛。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持续推进。组织实施中医药循证基本能力和专科能力建设,工作系统和运行平台基本搭建。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有序推进,上报103项民间传统中医药知识与技艺。中医药古迹修复和馆藏条件大幅度改善。评选确定中医药科研立项课题56项,评审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55项。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出台省第四版中医药防治方案,下发《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指引》。组建甘肃省国家中医药应急救治和疫病防治专家队伍并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协调对5个院内中药制剂备案并在全省调剂使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充分发挥“甘肃方剂”特色优势,制定印发居家治疗人员中医药救治工作方案,全力构筑“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固防线,全省324.99万65岁以上老年人红色、黄色、绿色人群“甘肃方剂爱心药包”发放比计划提前6天实现全覆盖,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重大科研专项启动实施。
 
       此外,启动国家中医医疗队赴甘肃巡回医疗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天津市、山东省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赴甘南州、临夏州开展为期一个月巡回医疗工作。对甘肃省中医药综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科技攻关项目“肺癌中医药综合防治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该项目实施以来,完成80余部中医古籍及1000余篇现代文献的梳理研究,完成39名国内中医名家的经验总结,筛选出59味防治肺癌的常用中药、35组常用中药药对、34种中成药。完成了400例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证候分型。完成了948例肺癌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
 
       下半年,甘肃将以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省中医药重点工作按时高效完成。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目前,甘肃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武威市中医医院还未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督促各单位抓紧完善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发改部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助推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进度。目前,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用地变更方案已经获批,将指导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抓紧办理变更手续,按照基地建设要求,尽快开展建设工作。督促平凉市中医医院、定西市中医院、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施工。三是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积极组织中医医疗机构申报国家优势专科,强化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康复中心、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专科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全省名中医评选工作,加强甘肃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中医医院院感防控、中医护理、重症医学骨干人才培训项目,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
 
积极合作:持续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自2013年以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依托省中医药资源优势,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按照“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发展思路,目前已在匈牙利、白俄罗斯、泰国等12个国家建设了16家海外中医中心、中医学院,持续开展中医诊疗、义诊、教育培训等工作,共诊疗患者8万余人次,开展中短期培训(线上线下)培训境外医师200余人,培训中医药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招收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留学生200多人(毕业本科生39人,硕士研究生7人),派出专业教师46人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快了甘肃省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
 
       2014年7月,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中医药合作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并与匈牙利绍莫吉州考波什瓦大学、卡波西摩尔总医院签署三方协议,在中医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2016年2月,省卫生健康委与匈牙利中欧中医药学会、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签订《关于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合作的意向书》,甘肃陇神戎发药业、甘肃和盛堂药业分别和东方国药集团签署《中药进出口合作意向书》,联合成立匈牙利岐黄中医学院。
 
       同年7月,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成立以来,省卫生健康委与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持续推动交流合作,共选派7名中医专家,开展培训班2期,培训境外医师135人,培训境外中医药产业相关人员150人;诊治患者2万余人次,义诊4万余人次;省级注册中药颗粒170多种,中药饮片40多种,中成药18种,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和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2022年9月8日,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荣获匈牙利国会“国民健康特别奖”和“价值与质量”两项大奖,以表彰其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中医药服务中所作的贡献。
 
       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司先后派团参加在甘肃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并在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与该司签署了《关于传统医药研究和发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泰国卡塞姆拉医院签署了《医疗科研合作友好协议》,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
 
       在今年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泰国岐黄中医学院第七期中医骨伤技能培训班上,共有127名由泰国卫生部遴选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及部分西医从业人员参加,组织专家教授讲授了中医骨伤常见病及治疗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技术在泰国的传播,增进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
 
       此外,在深化甘肃省与白俄罗斯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方面,今年5月,省中医药代表团一行9人出访白俄罗斯,与白方在推进中医药准入、甘肃—白俄罗斯中医中心(格罗德诺州)运营及中医药后续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6月1日,白俄罗斯发布2023年第161号总统令,为白俄罗斯在推动中医药合法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诊疗服务开展及双方交流合作等方面迈出关键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继续加大国(境)外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将国际高水平、高层次急需人才引入省内,进一步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同时,将按照《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国字号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召开主题为“传承创新,开放共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积极协调做好相关国家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员邀请和接待工作,进一步宣传扩大甘肃省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甘肃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