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中医药抗疫亮出耀眼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3-02-23 阅读量:166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丨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
 
       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三年来,中国抗疫伟大成就闪耀于世界、彪炳于史册,彰显了“中国特色”优越性。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三年抗疫“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中医药始终深度介入、全程参与,全国各地有效落实“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积极发挥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优势,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贡献了强大中医药力量。本报特刊3~7版辑录了全国各省中医药抗疫典型举措和有效经验,通过这一份份耀眼的成绩单,展现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价值。
 
北 京
“数字中医”助力筑牢疫情防控网
 
       先行一步“治未病”,利用优势“治已病”,传承国粹“送健康”……三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医药救治第一时间上一线、患者第一时间吃上中药,实现集中隔离观察人员预防性投中药率100%、社区人群中医药防控宣传全覆盖,一张上下联动、护佑首都人民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护网被拉得结结实实。
 
       为了解决基层防疫抗疫难题,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大安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基层尤其是广大乡村联合启动“数字中医助力乡村抗疫”行动,为基层医生搭建提升新冠病毒感染处置能力的专项应用平台及辅助系统,将中医数字化、智能化成果下沉到老百姓身边。
 
       该行动首先在海淀、房山、平谷、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区试点,将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利用网络应用平台实现上下联动。比如,在海淀区,通过在海淀政务云部署基层新冠病毒感染中西医防治应用平台及“中医执医助手”知识辅助系统,126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均可在临床诊疗场景中便捷高效地查阅国家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海淀区中医药防疫“十三方”以及北京市、上海市等全国20余省市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诊疗方案,大大提升了基层应用中医药的便捷性、规范性、有效性。
 
       疫情之下,科普宣传、答疑解惑都是服务群众的重头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10多个委办局和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的北京远程健康服务互联网平台覆盖130个国家和地区,以线上服务形式为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开展远程咨询、产品服务等,实现“五个一点”方便快捷服务,即“一点了解北京方案”“一点学会居家防护”“一点找到三甲医院”“一点找到专家咨询”“一点配送中药服务”。北京市借助数字技术,将中医药服务便捷地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为民解忧、惠及民生。
 
天 津
发挥中医智库优势“保健康、防重症”
 
       紧急启动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开展相关证候学数据处理、药物筛选及康复方案设计等工作,形成第一时间中医药参与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总结奥密克戎中医证候特点并制定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一时间启动市级中医专家会诊机制……这就是中医药高度参与的新冠疫情防控“天津模式”。
 
       三年来,无论是面对新冠原始毒株还是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将维护人民健康当作重中之重。曾经奋战于武汉前线的抗疫老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天津疫情紧急之时,义不容辞地带领专家团队坚守于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不可替代的中医药力量。
 
      在张伯礼院士指导下,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有关专家先后制定印发《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一至第七版,《新冠肺炎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药预防方案》《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试行)》等。同时,建立中医药救治专家远程会诊机制,组建由张伯礼院士任组长,80余名中医呼吸、儿科、内科、康复、心身等专业专家组成的市级中医会诊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协助定点救治医院中医团队开展远程会诊。2022年共组织会诊40次,累计会诊病例198例。
 
      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实施“乙类乙管”。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要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及时调整市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依然由张伯礼院士任组长,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疑难危重症三级会诊机制(院内会诊、中医专科联盟单位会诊、市级中医专家会诊),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提升诊疗效率、提高治愈率。截至2023年1月底,中医专科联盟会诊共62次,会诊病例196例;市级中医专家累计会诊病例248例。
 
     “保健康、防重症”是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天津市将一如既往地因时、因地、因人地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积极落实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充分释放中医专家智库的强大力量,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而建立有力的长效机制。
 
河 北
中西医协同践行生命至上
 
       三年来,每一次疫情暴发之时,河北省中医药系统总是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积极落实“中医进病房、病人吃中药、大众治未病”工作举措,以实际行动书就了亮丽的抗疫成绩单。
 
      在治疗方面,河北省将中西医协同、中西医并重的特色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收治定点医院第一时间建立了中西医联合诊疗机制,所有确诊患者均由中西医专家联合制定诊疗方案;而对于大多数轻型、普通型和无症状感染者,则只采用中医药治疗。2020年至今,河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79%的患者只采用中医药治疗,彰显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价值。
 
      每个地区的新冠疫情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何在遵循大原则的前提下解决好当地的实际问题?河北省在这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标杆”举措:根据当地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表现、当地气候特点、不同人群体质等,制定发布了预防保健和中药防疫处方,编印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手册,提升全社会健康素养和防病能力;根据当地疫情以农村地区重、症状感染者多以及病毒传染性更强且潜伏期有延长趋势等特点,于2021年率先将清肺排毒汤广泛用于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人员和其他重点人群;2022年又对全省各类密接、次密接和其他重点人员推广连花清瘟胶囊……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易感人群的发病率,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
 
      三年抗疫沉淀出的“三药三方”等优秀抗疫成果造福了无数人民群众,河北省中医药人为抗疫良方的研发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疫情之初,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份之一,河北省率先开展了“清肺排毒汤”临床研究项目,最早上报临床数据,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函表扬。同时,河北省6家中医医疗机构组织研发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13个,获河北省药监局医院制剂备案,其中石家庄以岭药业的连花清咳片已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新药。这些珍贵的抗疫成果是长期护佑人民健康的有力保障,也永远昭示着中医药为抗击重大疫情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山 西
高位推动中医药抗疫成效显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西省中西医协同、中西药并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成绩单。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和有力部署。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将中医药融入疫情防控大局,全省中医药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为抗疫立下赫赫战功。2020年2月,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给予山西省中医院记大功奖励;同年9月,该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颁布后,山西省委书记、省长亲赴省疫情防控办现场调度、统筹部署,召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调度各市,强调要“积极发挥中医药救治优势”。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先后组织印发《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等,压实属地和单位责任,指导和督促各级、各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做好医疗资源储备,提升救治能力,为当地群众建立起坚实的疫情防护屏障。
 
      中医药早介入、早治疗、全程参与已经成为山西省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的共识,然而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尽快将中医药服务送到需要的群众身边?山西省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山西省主动作为,全力协调保障医疗机构救治需求。山西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医保相关政策优化调整的通知》,将新冠病毒感染防治需要的部分中成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启动“千名医师下基层、提升县乡村救治能力”巡回医疗工作,15个省、市级中医医院180名中医医师走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深入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救治和指导工作,去年12月至今开展巡回医疗359次,服务基层群众达21962人次。
 
       山西省这一系列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疫情防控举措,不仅为基层百姓送上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为他们送上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内 蒙 古
扬优势,中医药(蒙医药)助力新冠防控
 
      三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蒙医药)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的原则,推动中医药(蒙医药)贯穿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抗疫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医疗机构成立了新冠感染中医药(蒙医药)防治专班,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进一步落实“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蒙)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中医、蒙医和西医专家共同组建的“四级”救治专家组的支持下,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6版蒙医药防治方案应运而生,为当地防疫抗疫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蒙医药)使用率达97.6%。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均独立承接方舱医院,全程全部使用中医药(蒙医药),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在康复方面,两家盟市级中蒙医院作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医院、亚定点医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周到的中医药(蒙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在预防方面,对集中隔离点人员、医务人员、重点场所工作人员等提前用上中医药(蒙医药),预防用药达92%,累计发放55万余剂中医药(蒙医药)。
 
       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如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防疫治疫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将中医药(蒙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二级、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蒙医科)着力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蒙医药)使用进行培训与指导,派驻中医(蒙医)赴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巡查,注重关口前移,应用中医药(蒙医药)早期干预,做到在农村牧区群众需要时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蒙医药)服务。同时征集评审出34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为“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而持续发力。
 
辽 宁
中医理论为抗疫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0年以来,辽宁省持续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充分运用中医药“三因制宜”“五运六气”理论已成为辽宁抗疫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
 
      三年来,辽宁省中医药系统面对沈阳、大连、营口、丹东、绥中等地陆续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局面,在“三因制宜”“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迅速制定出符合当地气候、地域特色的时运方剂,实现了“较小代价、最佳效果”。
 
      中医靠四诊合参定乾坤,在疫情初期高度防护的情况下,如何收集并有效处理四诊资料?辽宁省充分发挥中医循证医学优势,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抽样采集定点医院(方舱)新冠患者、隔离点人群、社区人群三类人群的中医四诊资料,以样本数据分析和专家会诊组的讨论决策作为依据,制定了适合当地疫情实际的中医药方案。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新冠有疗效优势!2022年,辽宁省中医专家组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吕晓东第一时间为丹东定点(方舱)医院患者开具个性化处方。212份处方、5100余袋中药汤剂,患者服用后普遍反应良好,平均出院天数为8.9天,中医药对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隔离点人群、社会面人群,国医大师张静生亲自坐镇,制定了“性味平和、口感极佳、便于普及”的普适方,5800余份中药汤剂、30余万包代茶饮送到群众身边,通过扶正祛邪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抗疫正能量。
 
      实际上,辽宁省的中医药抗疫经验在援沪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队队员们连续奋战36个日夜,开放床位1500张,用最短时间治愈出院患者3064名,真正做到了“零死亡、零重症、零感染”。返程时,上海市市长龚正亲自到机场送行送锦旗。一面写有“星夜援沪情暖浦江、杏林济世义高云天”的锦旗代表了上海市给予辽宁中医药人的高度认可和深切感激。
 
      在“乙类乙管”新形势下,辽宁中医药人仍在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守护人民健康的新模式。目前,已建立日报告制度,依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建重症危重症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中医药循证研究并加强学习交流,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而持续贡献中医智慧与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