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局就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27
阅读量:2758
内容来源:中国网
健康时报记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2022年7月26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有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思成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新闻发布会。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我局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明显提升。今年3月,我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就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作出部署。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基层服务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这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中医药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赵文华先生,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女士,山东省济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先生,四川省兴文县县委书记陈良云先生。
首先请赵文华先生作介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一是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趋于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以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二是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地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为18.39万人,比2015年的15.64万人增加了2.75万人。
三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支持约850家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00家县级中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和全部原贫困县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县级中医院中医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维护健康、发展治未病和康复等多元化服务。至2020年底,85.8%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水平。
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吸引中医药人员人才到基层工作、安心在基层服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三是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省、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完善人员和设备设施配备,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管理,大力开展推广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特色。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四是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培养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促进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总体上,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能够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思成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现在中医馆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请问目前基层中医馆建设取得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间会有哪些举措进一步推进?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谢谢你的提问。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安雁塔区电子城街道205所社区中医馆的时候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主要目标。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三区三州”的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先实现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面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馆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的配备,开展中医馆骨干人培训、中医药服务技术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进一步改善中医馆中医药的服务条件。
谢谢。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成效对于老百姓而言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受益?谢谢。
四川省兴文县县委书记 陈良云
医疗服务是民生之需,更是民生之基。我们始终将人民至上放在首位,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检验中医药健康工作的成效,群众普遍感受,一是就医近了。目前我县百分之百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群众获得感更加充足了。二是服务更优了。我县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的活动,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了服务团162个,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全县老人、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6%、88.51%,中医药已经走出医院,走进万家,群众满意感更加强烈。三是负担更小了。我们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了医保报账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充分发挥中苗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盈了。四是疗效更好了。我们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技术,推广苗药足浴疗法治疗高血压,苗药舒筋散、药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特色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痛,群众的安全感更加持久了。
谢谢。
刮痧、拔罐、推拿这些适宜技术在老百姓当中非常受欢迎,想问推广这些适宜技术以及方便群众使用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谢谢你的提问。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老百姓喜爱。“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达到“两个百分之百”,一个百分之百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的开展6类1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第二个百分之百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开展四类六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8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能开展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具体有两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开展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今年开始第一批中央财政投入3亿,支持全国150家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其中“一中心”就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每家医院投入200万元,建成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县域、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适宜技术的推广,做到人员相对固定,有效承担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实训、实习功能,指导规范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提供。
二是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每个省的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十类6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为每个县培训至少15名县级师资,每人掌握八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每个县级中医适宜技术中心按照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各县依托县级中心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十类4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让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城乡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基层的中医药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探索?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谢谢您的提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对于支撑保障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启动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研发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软件,构建了国家级、省级两级平台,支持各地依托建立了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连通了中医馆并提供服务支持。如:辨证论治模块,根据患者症状可以推荐中医药方剂;中医药知识库模块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丰富的数据资源研发而成,为中医馆的大夫提供学习素材,助力服务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12月,国家级的平台显示已经接入了1.62万个中医馆,完成接诊病人约1576万人次,填写中医特色电子病历约107万份,辨证论治开方109万张,查询知识库126万余次,平台建设应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有关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会同各地、各有关方面深入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支持各地加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平台软件本地化的升级改造,扩大联通范围,加强应用,让更多的中医馆的大夫能够使用平台软件更好地提供中医药服务。
谢谢。
新华社记者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和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各地都非常关注,请问“十四五”期间开展这项工作有怎样的思路和打算?谢谢。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创建示范活动,起始于我局1990年开始的“农村中医工作试点县”创建活动,期间几经更名,到2009年正式确定名称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1168个县级地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共有78个地市级创建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评审工作开展以来,极大的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为“首诊在基层”“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创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6月,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我局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创建示范活动由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正式更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列入第三批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十四五”期间开展示范县、示范市创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批在推动发展中医药事业上成效显著、亮点突出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地方党委政府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总结挖掘地方中医药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以推广,促进全国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制定并发布了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在建设标准上,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市(县)示范引领作用。在管理上,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退出机制,确保创建成效不滑坡。在评审方式上,采取信息化评估和现场实际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评审的实效。从今年开始,我局将有序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工作,符合要求的地区可根据自愿申报原则参与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载体,把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落实好,创造更多的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经验。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济宁市已经通过了市级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兴文县是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也请济宁市政府和兴文县介绍一下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山东省济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于永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济宁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90万,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从组织领导、要素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支持政策,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达到330个,“十三五”期间中医诊疗量增长44%。2021年,群众就医满意度位居山东省前列。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完善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 措施》,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级中医药管理科室增加到3个,县级中医药管理科室增加10个,形成衔接通畅、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
二是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总床位1300张的市公共卫生中医医疗中心,市中医院入选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成立市中医药研究院和推广交流中心,配置财政全额拨款编制50人,所有11家县中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中一家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市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医药科室全覆盖,镇街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国医堂,9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服务。
三是着力深化中医药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17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费,已累计诊疗2.3万余例,建成中医医联体12个,75家医疗机构加入,双向转诊近万人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确诊病例100%中医药干预,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是着力壮大人才队伍。积极招引中医药名家在我市设立工作室,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省级5个,建立龙砂医学流派、燕京伤寒学派传承工作站。开展中医世家、中医药名家评选,累计培养国家级优秀中医药人才2名,省级优秀中医药人才49名,持续深化各层级技术交流培训,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谢谢大家。
四川省兴文县县委书记 陈良云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情况。兴文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集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着深厚的中医药历史积淀,苗医药在民间传承、创新和发展。近年来,我县紧扣中、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强中医、建体系、兴苗医、促创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中(苗)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每年安排中(苗)医专项经费2000万元,夯实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投入4.2亿元新建县中医院,投入2亿元新建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村卫生室也专门开设了中医角。
二是注重苗医发展。兴文县是苗医药研究所全国最早成立的三家之一,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专注中(苗)医药研发,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5项,拥有省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4项,传统医药技术11项。其中“苗医膝痛散外敷疗法”适宜技术作为国家民族医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
三是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中(苗)医药实用型人才,每年举办中(苗)医药技能培训2—4期,目前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了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了中医科,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的服务。2021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7.8%,基层中医药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问县级中医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情况如何?各地有哪些好的经验?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赵文华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医改中分级诊疗政策推进的突破口,有助于推动医共体内优质资源共享、人才梯队共建、健康服务共管,整体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局高度重视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作用。2019年,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着力推动县级中医院在县域内牵头组建医共体。同年国家启动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确定754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共有中医院667个,其中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的360个,占比达到54%。
各地立足实际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创新,江苏省作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在中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请江苏省的朱岷局长介绍一下江苏在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朱岷
谢谢各位记者的关心。2019年,我们省24个县被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试点县,目前为止已经有69个涉农县(市、区)组建了医共体,49个县中医院组建了医共体。
现在回头看,我们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突出了“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制定和印发了我们省的实施意见,医保、财政、人社和卫生健康部门联合推动,不仅打造卫生健康的医共体,同时打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也是责任医共体。
二是强化县域级医院龙头作用。一个县组建2—3家医共体,牵头单位一般都是县级的人民医院或者县级的中医医院,全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可以起更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目前我们省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水平的有25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有3家,中医院牵头建设的县域医共体覆盖乡镇卫生院278家,占比达到38.7%。
三是强化优质资源下沉。常态化安排中医专家到基层带徒授业,建成了中医流派名中医“基层工作站”592个。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推进了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远程带教系统和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等等,实现了“好医+好药”赋能基层,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和同质化管理。
四是强化中西医并重。全省面上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非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医共体也要一体化的推进中医药服务。目前所有的县医院都有中医科,我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中医馆的全覆盖。今年我省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项目库已经达到12类60项,全省1.29万支的家庭医生团队全部能够提供中医药签约服务。县域内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门急诊中医药服务占比稳步提升,目前已经达到28.2%。
谢谢。
健康报记者
刚才朱岷主任提到江苏省中医馆已经实现全覆盖了,所以想追问一下,中医馆建设中有哪些创新性的探索或者好的新做法,能够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新经验或者模式的推广。谢谢。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朱岷
感谢您对我们省中医馆建设的关注。“十三五”以来我们省建成了1591个基层中医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的全覆盖。“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中医馆建设列为全省的民生实事项目,准备打造星级中医馆,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的需求。在促进中医馆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分级评价机制。去年以来实行了中医馆建设的评价分级管理,明确“3、4、5”三级中医馆建设标准,主要通过在建筑面积、中医的设备、中医技术项目的开展,包括一些特色服务、人员配备等方面,有20个关键指标的评价,以评促建,对标找差,促进中医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我们希望把中医馆打造成乡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微型中医院”。
二是加强质量内涵提升。主要是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方面,我们搭建了江苏中医在线培训平台,培育小而精、独而专的特色服务项目,通过医共体等形式让上级医院和基层中医馆建立协作关系,让中医适宜技术、治未病、康复等在基层大显身手。
三是强化了政策保障。在财政投入方面,我们“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将投入1亿多的资金用于“星级”中医馆建设,每个达到“五星级”的中医馆都给予30万的奖补。在基层医疗机构我们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大力推进实施县管乡用等27条基层招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医保价格政策等支持方面,我们努力建立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特点的中医诊疗的机制,落实医保总额预算的倾斜。另外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同价试点工作,也就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针刺、推拿、灸法、骨伤等中医特色的项目,它的价格与县一级公立中医院同价。
下一步我们将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着力打造中医特色、优势明显、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馆的金字招牌,更好地服务广大百姓的健康需求。
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近年来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攀升,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方面,济宁有什么好做法?
山东省济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于永生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济宁是儒家文化发祥地、针砭发源地,中医药沃土丰厚,群众服务需求丰沛。近年来,我市锚定“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目标,从基层需求出发,着力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群众中医诊疗认同感、获得感不断提高。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质县级服务阵地。“十三五”以来,新改扩建县级中医院6个,所有县中医院均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以上水平,其中7家达到推荐标准。所有县级中医院临床科室推广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所有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建优乡镇服务枢纽。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纳入乡镇卫生院评价体系,全市17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配备中医诊断、治疗类设备不少于6种,提供针刺、拔罐、推拿、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10种。在市级名中医药专家评选中,专门设置基层名中医项目;对市级中医基层医疗特色专科,市财政每个给予5万元奖补。
三是夯实村级服务基础。依托市县中医院、曲阜中医药学校,建立全市基层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近两年累计培训乡村医生1万人次。遴选村卫生室中医药特色技术10项,在全市范围推广。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讲座交流培训,切实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思成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特别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大家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