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 桑榆未为晚,再踏新征程——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2-07-22
阅读量:2594
内容来源:健康报
记者:崔芳 徐秉楠
身穿典雅的唐装,披上红色的绶带,在7月20日召开的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新入选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迎来高光时刻。此刻,他们是中医药行业的形象代言人。
从初涉岐黄到杏林成荫,从懵懂学子到已生华发,他们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又将走向何方?他们对中医药行业有哪些观察、思考,对中医药事业又怀着何种期待?会上,6位本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作为代表发言,诉说心声——
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
“感谢我们所处的伟大新时代!”新一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肖承悰站上讲台发言,忆起自己的祖父、新中国初期“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先生。
“我自幼在祖父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继承了他的衣钵和家风,至今一直从事中医药医、教、研工作。”在肖承悰看来,从一个“承者”转变成“传者”,自己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祖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传承的良性循环。
“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主要有师承和院校教育两种形式。师承注重德操情怀、重视经典、秉承传统、培养辨证思维,是院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与院校教育相辅相成,符合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要传承好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必须把这两种形式发展好、应用好、结合好。”为此,肖承悰呼吁传承工作要“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既要重视中医经典学习,正本清源,强化中医思维;又要加强对现代医学的掌握,博采众长,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上述观点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严世芸不谋而合。沿着自己的父亲、近代中医内科名家严苍山的足迹走上中医药之路,严世芸品尝过艰辛,经历过曲折,也体会了中医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成就和喜悦。“中医药学需要一代又一代出色的继承者,能在经典、历代各家、老师前辈的基础上不断成长。但我们不是为继承而继承,而是为了弘扬和超越。”严世芸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医药学也应与时俱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学人才。
鉴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世芸和同事们思考、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改革。30多年来,他们逐步构建着更加包容、开放、多元的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
此次国医大师的荣誉加身,让两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回想祖父在自己这般年纪时,深感新中国的伟大,将别号“息翁”改为“不息翁”,以示为中医事业不息奋斗的决心,肖承悰表示更要持续努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尽一份力。
面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严世芸也发出“人才培养的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呼声:“我愿用我的余生,与同道们一起为培养中医英才继续不懈努力!”
解临床之理,答时代所问
1960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到中医医院工作,师从多位中医大家,打下了坚实的中医根底,积极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在心血管疑难重症研究和治疗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帮助医院建起中医首家临床药理研究所……新一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直言,自己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实践者、受益者,深刻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翁维良表示,“面对当今健康新需求、疫病新课题,更需要推动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研究,解临床之理、答时代所问。”
对此,新一届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忠德颇有同感。作为一名先后参加武汉、邢台、瑞丽、西安、香港等12个地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临床医生,他深切感受到,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医药才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出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在与新发突发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中医药参与防控的储备和应急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中医药系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仍然需要全面提升,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张忠德建议,要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总结更多的经验,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优势鲜明、综合救治和保障能力突出的国家中医应急救援和传染病防治基地,统筹建设一批中医传染病医疗中心……“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下,传承数千年中国智慧、历久弥新的中医药,必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辉,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轮到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主任医师杭盖巴特尔发言时,他显得格外激动:“这份荣誉的获得,既是对我以往工作和学习的肯定,更是对我做好今后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近40年的蒙医临床工作让杭盖巴特尔深刻地意识到,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维护民族团结,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全国名中医’称号是我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将带着更多的责任和期待,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蒙医药,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矢志奋斗。”
“国医大师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新当选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感慨。在他看来,这份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做好“传帮带”工作,以历史的责任感做到甘为人梯、提掖后学、倾囊相授,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各类人才,守住中医药的根和魂;二是“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守正创新,传承中医药学术,确保中医药的学术精华薪火相继、学术长青;三是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多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方式方法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引导人民群众会养生、能养生、养好生,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中医的力量;四是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发挥余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应坚持出诊,为广大患者解除疾难困苦”。
表彰大会结束时,不少新当选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步履匆匆,很快离开了会场。明天还有门诊,还要带学生,还得回去写书……面对记者“怎么不多拍几张照片留念”的疑问,他们解释了原因。现在还坚持出诊?“当然!”新晋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王庆国教授笑着回答:“每周三次!”